云浮“半马”本周日开跑!赛事还将举办多个丰富多彩的活动。一起跟随小编“探营”吧。
(相关资料图)
据悉,2月11日上午,在云浮市体育公园(比赛物资签领处)搭建云浮乡村旅游十大手信产品快闪店,现场将设置10个展位,集中展示在“云浮有礼·乡村旅游十大手信”评选活动中上榜的云浮乡村旅游十大手信。手信涵盖美食特产、非遗传承、文创等一批独具本地特色的文旅产品,如中致臻红(中致碧绿)、铁生豉油膏、前锋番薯、桃坪鸭脚木冬蜜、香柠干片、罗定肥四鱼腐、新兴凉果、象窝红茶、禅风生活文创福袋和郁南无核黄皮饼等,供广大比赛选手观赏购买,用一份份“看得上、带得走、送得出”的特色手信礼包品味舌尖上的云浮,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同日上午,还将举办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活动,现场设置6个展位宣传展示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,项目包括云城区的炒米饼技艺、糖画艺术、云浮石艺:影雕、玉石雕;云安区的桔柚茶技艺、托洞腐竹制作技艺;罗定的木雕艺术、泗纶蒸笼制作技艺;新兴县的剪纸艺术、花灯制作;郁南县手指画、鸡仔米粉制作技艺。通过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、当面传授、观众参与互动等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社会、融入百姓生活,让广大市民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提升非遗的保护意识,助力增强非遗传承传播活力,进一步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。
2月12日上午,在赛事起点(云浮市体育公园),将邀请本地流行歌手激情演唱《云浮蓝天》《我们都是追梦人》等特色歌曲,为选手们加油鼓劲,活跃现场气氛,接着由领操员带领全体运动员进行热身运动,做好个人运动防护。在半程马拉松赛终点(云浮硫矿公园),邀请本地乐队“云乐团”演出《奔跑》《风的季节》等振奋人心的节目,用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歌曲为运动员们欢呼喝彩。
【非遗项目介绍】
1.炒米饼技艺
炒米饼是云浮市有名的传统特产,是云浮地区年节传统饮食习俗,是春节期间人们走亲访友的送礼佳品。
在清末民初,炒米饼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,以前春节,云城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炒米饼,工序大体上分为炒米--打粉--做饼--烤饼几个步骤。主要原料是大米与红糖、白糖。款式多样,诸如花生炒米饼、芝麻炒米饼、绿豆炒米饼、榄角炒米饼、花生芝麻白糖炒米饼等等。
它水分很少,不容易变质,把它装在有釉的埕子里,可以储存到次年夏初。炒米饼取材于当地物产,结合独特的手工技艺,经多道传统工序制作而成。炒米饼是诞生于清代的传统风味美食,历史悠久,具有传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价值。2015年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2.糖画艺术
糖画,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,它亦糖亦画,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。民间又叫“倒糖人儿”“倒糖饼儿”或“糖灯影儿”,制作糖画的工具主要是一勺一铲。糖画起源于唐代的四川,大诗人陈子昂把熔化的糖,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和花卉图案逗得小太子开心,皇上赐名“糖饼儿”。后来陈子昂回到故乡,为了纪念皇上的洪恩,便收了几个徒弟传授技艺,将这门绝技传向了四面八方,更有人以此为业,做起了糖饼儿的生意。到了明清,糖画更加流行,制作技艺日趋精妙,题材也更加广泛,多为龙、凤、鱼、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。学的人越来越多并代代相传,从此这门民间绝技就流传下来!糖画就是线条的艺术,它连贯流畅,变化丰富、充满动感、在高度的概括中追求神韵。糖画作画手法分为拉丝、抹片、浮雕,其中拉丝和抹片是糖画制作的基本功,提、拉、收、放一气呵成,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反复练习。糖画作品根据大小以及制作过程难易程度分为大货和小货,小货简单只需数秒就可以完成作画,大货相对复杂需要用到多种手法作画。根据手法的不同糖画作品也分为练练货、板板货、填充货。以前,糖画传承一家族传承为主,师带徒为辅,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糖画传承趋于多样化,但是现在物质丰富,这种传统小吃食物的属性淡化,更多体现在艺术价值上。
3.云浮石艺:影雕
云浮石艺又称石雕艺术,种类众多,用途各异。影雕是其中的一种,影雕是将纯色石材(通常为黑色),先经表面磨光,然后根据黑白明暗的成像原理,通过尖细的工具琢出大小、深浅、疏密不同的微点,像早期的黑白照片一样靠不同的黑百层次来表现图案。不过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,现在也出现了彩色的影雕了。在云浮石艺中属新的工艺品种。最早的作品是80年代云浮县工艺厂在云浮本土云石401板材上用钢针刻制石画,因作品都以图片为依据,故称“影雕”。这种雕件云石401平板作为材料,先把表面磨光,利用其经琢凿能显示白点的特性,以尖细的工具琢出大小、深浅、疏密不同的微点,仅分黑白的不同层次,使图像显示出来,不但细腻逼真,而且独具神韵,为云浮石雕工艺开辟了新的道路,丰富了云浮石雕工艺的表现手法。
4.云浮石艺:玉石雕
云浮石艺又称石雕艺术,种类众多,用途各异。玉石雕是其中的一种,即在石料表面雕刻有立体感的图像,是半立体型的雕刻品。因图像浮凸于石面而称浮雕,是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。根据石面脱石深浅程度的不同分,又分为浅浮雕及高浮雕。浅浮雕是单层次雕像,内容比较单一,没有镂空透该。高浮雕是多层次造像,内容都较繁复,多采取透雕手法镂空,更能引人入胜。浮雕多用于建筑物的墙壁装饰,还有寺庙的龙柱、抱鼓等。
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,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,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。与此同时,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、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,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,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、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、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、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。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,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,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。
5.桔柚茶技艺
陈年桔柚茶在云安区石城镇茶洞迳心村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,是当地茶农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一种陈茶。每年秋、冬两季,茶洞迳心村的茶农都会用柚皮、桔皮、柠檬皮包着用柚子、桔子、柠檬果汁泡制过的茶叶制成桔柚茶,经过5年以上的时间任其自然风干、发酵后方可饮用。陈年桔柚茶有消滞化积、化痰止咳、预防感冒、健脾胃、降血压等功效。近几年来,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增强,桔柚茶的销售供不应求,其主要原因是桔柚茶的制作工序复杂、所需时间较长。迳心陈年桔柚茶于2011年公布为云安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6.托洞腐竹制作技艺
托洞腐竹产于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托洞。产品的主要特征是:外观油亮光泽、呈淡黄色;口味纯正、甘淡而清香、无异味、韧性好、有嚼头、吸水膨胀后不粘糊,在同类产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见长。其加工制作历史悠久,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。全镇有腐竹加工户1200多户,年加工黄豆400万吨,产值达1600万元,从事腐竹加工和经营的从业人员有2000多人。
托洞腐竹制作时采用当地大云雾山下土生土长的黄豆或小青豆(黄豆的一种)作为主要原料,并且采集来自大云雾山泉水制作,全过程人工制作,制作过程中不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,绝对绿色食品。
托洞腐竹制作技艺于2011年公布为云安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7.木雕艺术
罗定木雕主要是由广府木雕通过西江文化流传传承,受本土南江民俗文化、禅宗文化的影响,融合泥塑、灰塑、绘画等不同的民间艺术特色,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,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传统人文特色,历来为粤西地区重要民间工艺,也是广东南江文化中的特色工艺。
罗定木雕始于何时,准确的年代和当时的体现还需要继续考证,但从现存明清时代的木雕可以看出,雕刻形式和表现主题在当时已经非常成熟,可谓是丰富多彩,在工艺上已经有浮雕、沉雕、圆雕、通雕等手法的融合运用,在主题上更是涉及宗教信仰、民间典故、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;大到祠庙楼阁的门窗、花栏、檐板、屏风,小到花轿、架子床、各式家具、梳妆箱等日用品,以及案几陈设、笔筒、砚盒等文化雅玩,可以说是遍及地乡随处可见,这些木雕点缀在罗定密集的古村落和古建筑群,是南江文化的历史沉淀,也是南江文化最好的实物诠释。
据博物馆下乡进行文物普查记录,清代罗定已经非常流行开办专业的雕花行,专业从事牌匾、建筑构件、日用品的雕花工作,这些物件上都铭刻有作者和店铺名称,如林三友、源昌街时泰店造等等。罗定木雕历史悠久,是罗定人民辛勤和智慧的艺术瑰宝,是罗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。
8.泗纶蒸笼制作技艺
泗纶蒸笼源于罗定市泗纶镇,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。从清朝嘉庆年间起,泗纶镇一带村民就以编织蒸笼为生。泗纶蒸笼编织工艺流程是:选料→开料→制片→晒片→编织外围→编织子口→安装笼桥与弧形板→打竹钉→编底→编织笼盖外围→编织顶盖→蒸煮消毒防虫→晾晒防霉→打磨去毛→成品。蒸笼编织是当地人民一种谋生的行业,又属传统的手工技艺,历史悠久,是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的地方文化产物,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、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。2020年2月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名录。
9.剪纸艺术
剪纸源于唐代,盛于明清时期,是一种民俗艺术,它产生于人们的民俗活动中,在民间有旺盛的生命力。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,即以雕、镂、剔、刻、剪的技法在纸张、金箔、皮革、绢帛剪刻纹样。在制作上有剪、刻两大类,刻纸是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,随着商品生产和群众的需要而兴起的。
剪纸表达的内容极为丰富,有人物、鸟兽、文字、花木、果菜、昆虫、山水等。它不但美化了生活,也美化了人们的心灵;它反映着人们祈求吉利、幸福的美好愿望,寄托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,表达了对自然、对生命、对生活的热望和追求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、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。
10.花灯制作
花灯,又名灯笼,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产物,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。花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,它酬神娱人,既有"傩戏"酬神的功能,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,现代社会多于春节、元宵等节日悬挂,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,祈求平安。
新兴花灯起源的确切年代已难以查考,但其产生和发展与祭祀活动息息相关。花灯是多种技法、多种工艺、多种装饰技巧、多种材料制作的综合艺术,花灯种类繁多,有龙灯、宫灯、纱灯、花蓝灯、龙凤灯、棱角灯、树地灯、礼花灯、蘑菇灯等,形状有圆形、正方形、圆柱形、多角形等。其制作工艺主要是:扎灯架:以交叉方式编织完成灯架,灯架中间,扎数圈竹圈于灯壁上。裱糊:把色纸按照确定的层次裱糊在灯架上。晾干:将裱糊好的灯笼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。装饰:将所需图案彩绘或剪贴色纸,如人物、八仙、花鸟、仕女等,或贴上流苏、绑上红绳等,使花灯有锦上添花的效果。
2007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11.手指画
手指画,顾名思义,就是使用手指代替原有的毛笔进行作画,有别具一格的趣味和技巧。据史料记载,唐朝张璪手摸绢素,开指画之先河,至晚清画家高其佩将其发扬光大。
郁南手指画源于清末民初,由郁南县连滩人朱景宗开创郁南手指画先河,目前主要分布在郁南县的都城、连滩、东坝等地。
手指画以指或掌沾上墨水或颜色,控制好浓淡、干湿、轻重、快慢,用点、按、抹、推、擦、拉、弹等多种手法,视画面需要而灵活运用,表现出或刚或柔之质感。在技法上,与笔画一样讲究笔法、线描、泼墨的运用。手指画作为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,其题材与国画一样,分为山水、人物、花鸟三大类,按内容又可细分为人物、山水、花竹、禽鸟、畜兽、虫鱼等。手指画的基本技法有:点触法、平按法、拖画法、笔触法。
手指画有别于传统的画法,一方面继承了水墨画的传统,另一方面又不拘一格,具有层次分明、虚实并济、肌理细腻、质感强烈、色彩和谐的特点。其画风既可粗犷恢弘,也可精致细腻,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韵味,无论花鸟、山水、人物均巧妙构图、布局严谨、肌理细腻、墨韵生动、耐人寻味。作品除用作装饰摆设,还可制成书签、艺术名片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2009年该项目入选云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
12.鸡仔米粉制作技艺
鸡仔米粉是云浮市远近闻名的地道特产,其制作技艺可追溯至秦朝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。相传秦王嬴政当年派50万大军征战南越,征战途中为解决将士的伙食,伙夫参照北方面条的制作原理,用当地大米制成粉条煮食,大受将士欢迎。久而久之,米粉制作便在岭南流传开来。
鸡仔米粉主要盛产于云浮市连滩镇,因其产品白净幼滑,包扎精细如小鸡(鸡仔)大小,故名。主要制作材料为大米、水等。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,选用当地产的靓米,用当地纯净山泉水磨成浆,经蒸、晒、切丝制作而成。产品幼滑可口,颇有农家特色,远销省内各地和港澳地区,是人们迎来送往的手信佳品。
编辑:董琼 秦小青
校对:赖秀梅
值班主编:黄建勇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