翟吴留成 川观新闻记者 行晓艺
【资料图】
打开ALVA 4D百科全书,坐上自助阅读蛋椅,读者唐语笛开启一场沉浸式阅读之旅。她在字句中“翻山越岭”,眼前的蝴蝶仿佛一伸手就能抓住。在虚拟空间中,她仿若跳出图书馆,置身大自然。这是发生在遂宁市图书馆的一幕。
在遂宁市图书馆,还可以享受不少这样的沉浸式体验。据了解,遂宁市图书馆始建于1927年,新馆于2021年8月正式开馆。“新生”的图书馆一改老馆端庄严肃的“形象”,以轻松、文艺、科技范儿引来不少读者打卡。近日,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。
空间“生命力”:创新打造新型阅读空间
“有声图书馆”内,读者魏琳正坐进太空舱,浏览舱内的电子屏。屏幕上的图书正按照“国学经典”“文学文摘”“健康养生”等分类展出,挑选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后,她轻轻一点,轻柔的阅读声配合着缓缓的音乐声流出,书香世界就这样环绕在耳畔。
“通过沉浸式场景的打造,让平面的文字‘流动’起来,让图书馆充满‘生命力’。”遂宁市图书馆馆长卢文菊说,图书馆以现代图书馆与科技、旅游、美学场景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为理念来打造,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业态和读者体验。
打造新型的阅读空间,除了数字赋能,还有专业性场馆的运营。记者注意到,这个月刚投用的古籍修复室有一面大玻璃。透过玻璃,读者可以看见古籍修复师修复古籍的过程。看着老化的古籍,经过古籍师的巧手,在拆书、揭页、补洞的修复中“复活”。“这种沉浸式的观摩,也会带给读者一种具有‘生命力’的书香体验。”卢文菊说,后期还将面向读者开展传拓技艺、线装技艺、雕版印刷技艺等预约体验。
图书馆在细节设计上也很有温度,比如,图书馆区域划分、阅读桌的角度设计、灯光细节处理等。考虑到报刊服务区的中老年群体较多,阅读桌桌面设计成倾斜状。“以前低头看报久了,脖子很疼,现在桌面有倾斜,我可以在这里多看1小时。”86岁的读者罗辑说,从老馆到新馆,他每天雷打不动都会来图书馆看报,已经坚持了8年。“新馆的各方面打造都很齐全,唯一要提的建议,就是希望能在图书管理上更细致。”
服务“触角”再延伸:因地制宜配套特色服务
4月19日晚8点,遂宁市图书馆主题分馆“九思书房”灯火通明,准备考研的邓诗文正在埋头“刷题”。“书房的开放时间是朝九晚九,延长了学习时间,对我们‘考研党’来说简直是个‘宝藏地’。”邓诗文说,自“九思书房”开启夜间延时服务后,他每天利用在图书馆的12个小时完成复习,效率大大提高。
遂宁市图书馆主题分馆“九思书房”
“传统开放时段主要服务对象为中老年群体,而延时活动群体主要为上班族和青少年。”遂宁市图书馆副馆长禹艳说,上个月,24小时九思城市书房自助借还亭也已正式投入使用,设备目前藏书350余册,内容涵盖时政、党建、财经、文学等资源,提供24小时开放申办读者证、查询与借阅、归还图书等服务,能让读者享受到自助服务带来的“悦读”便利。
不仅提供延时服务,图书馆还将“触角”继续延伸。在少儿阅读区,图书馆特别设置了亲子阅读区域,并配备馆员专职提供亲子、少儿阅读指导。为什么单独设置亲子阅读区域?禹艳告诉记者,数据显示,从读者的借阅兴趣来看,目前馆内儿童文学类的图书借阅量最高。“从外借图书的类型来看,可以发现,亲子阅读是重点,所以我们因地制宜提供了专门的服务。”禹艳说。
在后期运营上,图书馆还将进行空间的优势互补,和社会机构、文创爱好者、企业等联动,打造“一站式”服务,融入如沉浸式体验展、咖啡馆、剧院、展览等新的消费场景,满足市民休闲娱乐、餐饮美食、科普展览等多种需求。卢文菊表示:“我们希望将图书馆从基本的开放服务延伸出去,通过营造一种开放、包容、共享空间,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。”
图书馆档案
遂宁市图书馆位于遂宁市河东新区德水北路遂宁市文化中心,占地约1.6万平方米,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9:00至21:00,除夕、正月初一闭馆。馆内设有报刊服务区、少儿服务区、数字服务区、学术报告厅、九思书房、咖啡吧等功能区域,集阅读、休闲、审美、文化交流于一体。
截至目前,馆内藏书达467384册,纸质文献全年入藏5673种,年征订报刊300余种。数字资源新增27个成品数据库,其中,电子图书8000册,年均点击量约380万。一季度日均外借图书近400册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