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文天祥在《正气歌》中说:“时穷节乃见,一一垂丹青。”每逢山河破碎国家危亡之际,总能有不惧生死的英雄站出来。他们为维护国家利益不惜牺牲生命,北宋末年的江西人欧阳珣就是其中之一。这位名垂《宋史》的大臣因拒绝在割地协议上签字,被恼羞成怒的女真人烧死。河北深州的百姓将英雄遗骸葬在城外,由此衍生出了因纪念他而来的前抬头村和后抬头村的地名。
欧阳珣出身江西名门欧阳珣系出名门,隋唐之交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是长沙人,他的后代欧阳琮曾任吉州(今江西吉水)刺史,家眷在江西庐陵(吉安县)定居。欧阳琮重视文教,他的后代开江西欧阳氏支脉的斯文源流。欧阳珣和北宋文豪欧阳修都出于这个家族。欧阳珣生于官宦之家,父亲欧阳粲出身进士,做过潭州通判(近似于副市长)。聪慧的欧阳珣耳濡目染,在公元1106年中进士,入仕后曾任忠州教授、南安军司录和盐官知县。从他入仕后的经历看,欧阳珣主要在南方当官,干过教育工作,在军队里当过文字秘书,还在县里当过“一把手”,公元1126年,因为政绩出色,他被调入首都东京(今河南开封),打算另做重用。眼瞅着调入京城,欧阳珣就要步步高升,走向人生巅峰了,但此时的京城已然风雨飘摇。金王朝女真人的铁骑咄咄逼人,大军占据了真定府(今正定县)、信德府(今邢台市),下一步就是饮马黄河,直指东京城,宋王朝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。朝中的宋钦宗赵桓毫无主见,投降派和主战派激烈论战,投降派占据了上风。他在朝堂坚决反对议和投降派的意见是割让绛州、深州、磁州三地讲和。绛州的治所在今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,深州说的是冀中衡水一带,磁州则是今天的邯郸磁县附近。这三地物产丰富、人口稠密,而且背靠太行山、漳河天险。敌人轻易得三州土地,将形成对宋朝都城东京的战略性包围。这么做的危害性不言而喻,黄河以北的军事要地丧失,东京城的战略缓冲地带会进一步缩水。爱国心切的欧阳珣忧心忡忡,他和九位同僚上书坚决反对,大家的意见是:“割让土地,敌人会打过来;不割让,他们也会来。为今之计,只有积极备战,和敌人拼死一战,或许还有胜算。祖宗辛苦经营的土地,一寸也不能割让给外人。”意见相持不下,朝堂展开辩论,欧阳珣特意指出,今天和敌人血战,即便土地丢失了,他日再夺回来,我们是收复失地,舆论上,我们占优势。今天把土地拱手割让给了敌人,我们再打仗夺回来,理就在对方了。这话说得有理有据,博得朝堂大臣一片喝彩,投降派恼羞成怒,一条毒计在他们心中慢慢出现。慷慨牺牲的欧阳珣名垂青史俗话说,出头的椽子先烂,投降派看到这情景,干脆让欧阳珣以将作监丞(朝中执掌奏章的官)去深州交接割让事宜。签约,那就意味着欧阳珣要充当“卖国”角色,不签,那就是违背朝廷旨意,女真人也不会放过他。这是投降派陷他于两难境地,借助金人的手除掉他,减小朝中议和阻力。欧阳珣此去自知凶多吉少,来到深州城下,他哭着说:“朝廷被奸臣误导,我今天来不是来办割让手续,而是来办我自己的丧事,诸君要自勉卫城,决不投降!”说罢,他拒绝在割让协议上签字。女真人大怒,把他逮捕抓到了燕京(今北京市)城,胁迫他投降。欧阳珣虽是文弱书生,在国家利益面前倒是一点不含糊,他大骂不绝。凶残的敌人架起了柴堆,把他当众烧死。深州百姓敬重这位英雄,收拢他的骨灰,葬在了深州城外。欧阳珣慷慨赴死,以一己之躯全忠臣名节,他得到了大家的尊重。元朝大臣脱脱在主持修撰《宋史》时,将欧阳珣事迹列入其中的《忠义传》。可惜,欧阳珣一己之力最终没能改变山河破碎的局势,没主见的宋钦宗赵桓最终成了金人的阶下囚。公元1127年,宋高宗赵构在南方称帝,当起了小朝廷的皇帝。淮河以北的大片土地沦陷,包括深州在内的华北河山成了金王朝的地盘。深州曾有欧阳珣墓和祠堂欧阳珣殉职后,他的事迹在深州本地逐渐沉寂,一直到了明朝几位江西人的“推动”,才让他重新为人所知。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年间(公元1450-1457年),江西遂川县人萧启在外地做官,他进京述职时路过深州,翻看本地史料时,他意外得知深州本地还有欧阳珣的墓,赶紧前去写诗悼唁。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二年(公元1523年)冬天,江西婺源人程煌担任深州知州,下车伊始就问本地名胜古迹,深州父老以欧阳珣墓相告。来年开春,程煌就率众祭奠并专门写了篇祭文。清朝道光二年(公元1822年),张杰出任深州知州,他引种蜜桃,出资建书院,还专门加强了对欧阳珣墓和祠堂的保护。对于祭扫礼仪,张杰做了硬性的规定。墓旁16个村子专门派人负责祠堂和古墓的日常管理,每年进行春祭、秋祭,祭品固定出资为2466文,每次祭礼,知州都要参加。因为官方牵头,前来祭祀欧阳珣的群众络绎不绝。一直到了1924年,深州本地乡绅还对祠堂进行过修缮。河北、江西都有纪念欧阳珣的地标欧阳珣殉职时,深州城城址不在今天的深州市区,而在今天的深州市贾城西村一带。闻知他被害的消息,深州军民无不垂泪,收拢他的骨灰葬在城西。为保障坟墓安全,大家特意将这座墓建在河堤旁的地势较高处。久而久之,欧阳珣墓周围有了居民聚落,因村子建在古墓一侧,就有了“坟台头”的村名,所谓的“坟台”说的是坟前放贡品的祭台。后来,“坟台头”讹称为“坟抬头”,后人又嫌不雅,改称为“凤抬头”。因为人口规模扩大,这个村子又分化为前、后两村。在确定地名标准化时,两村村名被正式确定为前抬头村和后抬头村。因为近代战争影响,古墓和祠堂消失不见,深州本地也只留下了前抬头村和后抬头村这两个有关的地名,算是留作对欧阳珣的“纪念”。而在欧阳珣的老家江西,也有纪念他的文化地标留存。唐朝欧阳琮一家定居庐陵,开江西欧阳氏的斯文源流。欧阳家族重视后世子孙的文化教育,北宋文豪欧阳修、因抗金殉职的欧阳珣和南宋白鹭书院的山长(院长)欧阳守道(文天祥的老师)都是江西欧阳家族的杰出代表。后来在吉安府儒学旁曾建有“九贤祠”,专门祭祀本地儒学大家,三位欧阳氏名人全部当选。生前官职不高的欧阳珣在后世却成为读书人师法垂范的榜样,这恐怕是客死北国的他没想到的事情吧!■文/本报记者寇拴民 实习记者郭会哲
标签: